2019年12月25日 來源:金融時報
如果說2018年的保險業是政策糾偏、回歸保障本源的一年,那么,2019年就是保險業鞏固市場亂象治理成效、嚴防風險、監管持續發力的一年。從強化公司治理到細分市場相關規定出臺,再到調整具體產品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和給予特定稅收優惠,以及一系列加大整治保險市場亂象而作出的處罰,今年監管部門對保險市場亂象的整治一刻也未放松。而保險業也經過近兩年的整頓治理,走上了正本清源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今年5月,銀保監會印發的《關于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表示,2019年,保險行業整治工作要爭取實現的目標,一方面是查處屢查屢犯,消化存量,在推動保險機構合規建設方面取得新成效。另一方面是查處重點風險,遏制增量,在推動保險業生態修復方面取得新進展??梢?,今年監管的重點在“罰”與“防”。
從2017年開始,為防范化解風險,原保監會就作出了一系列措施部署,開啟了治理行業亂象的大幕。2018年銀保監會成立后,行業亂象整治力度更是空前。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對保險機構的監管更加主動,與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合作越發密切,加大了對問題機構的風險處置力度,對市場亂象繼續堅持“零容忍”,重拳出擊、違規必罰,使市場亂象得到有效治理,風險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11個月,銀保監會機關、銀保監局本級以及銀保監分局本級共向保險業開出罰單超過700張。處罰重點主要是針對保險公司或者保險中介欺騙投保人、提供虛假投保信息、編制虛假財務資料、違反宏觀調控政策等違法違規行為。
從監管部門開出的罰單可以一窺今年監管的重點和走向。目前,保險銷售誤導、理賠困難以及保險機構公司治理薄弱等問題仍較為突出。究其背后原因,這些頑疾在市場中的存在都離不開“人”這個關鍵因素??梢钥闯?,今年監管層對保險從業人員的要求更加嚴格,不僅在年內多次開展相關人員清核工作,確保一線銷售隊伍質素良好,同時銀保監會還就《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員工履職回避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進一步加強對銀行保險機構員工履職行為的監管,推動行業自律和內部廉潔建設,從保險機構內部提升風險控制機制有效性。
今年監管部門不止是通過處罰治理亂象,還通過不斷完善保險業的監管制度框架、出臺眾多系列文件,進一步織密了制度的網格,抓緊時間補短板。一些市場細則漸次落地,從激勵約束機制、制度規程、業務流程、信息系統等多方面挖掘市場頑疾的根源,強化信息系統建設,從根本上杜絕屢查屢犯、邊查邊犯問題,遏制違規經營和違法犯罪,完善行業“做事”的依據。
在這種強化保險監管的思路下,以制度為依據、處罰為手段,當然還需要規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才能更好地構建起保險行業長期穩健發展的基石。事實上,近年來行業暴露出的諸多風險,從根源上看都是因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或是運作失效導致。類似股東股權行為不合規、“三層一會”運作不規范、嵌套式關聯交易嚴重等問題屢見不鮮,保險機構的治理現狀仍未達標準。隨著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步伐的加快,由監管督促推動改善保險機構公司治理十分必要。
正是為進一步加強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監管,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今年銀保監會先后下發《保險公司關聯交易管理辦法》《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監管評估辦法(試行)》等文件,對包括股東治理、董事會治理、監事會和高管層治理、風險內控、關聯交易治理、市場約束、其他利益相關者治理等多方面進行指導。同時,還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監管評估指標體系。該體系的建立不僅能夠定期開展監管評估,使監管部門及時、全面地掌握保險機構治理狀況,同時,根據評估結果,監管部門還可以倒逼推動保險機構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019年已進入尾聲,保險業從嚴監管、回歸本源已有兩年時間,這兩年來保險業亂象治理取得的成果毋庸置疑,但祛除市場頑疾本就是一場“長久戰”,比拼的是長久的耐力。2020年保險業監管仍需以整治市場亂象為重要抓手,繼續補齊監管制度短板,而保險業治亂象,必然要牽住公司治理這個“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