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 來源:中國保險行業協會
2021年12月29日上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簡稱“保險業協會”)在北京正式發布《保險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簡稱“規劃”)。這是保險行業首次以行業共識的方式發布保險科技領域中長期專項規劃。
會議現場圖
規劃由保險業協會牽頭,組織人保集團、國壽集團、中再集團、太保集團、泰康集團、瑞士再保險、中央財經大學、普華永道(中國)、中保車服等12家單位共同編制完成。該規劃于2021年6月正式立項,歷經半年時間,向255家保險機構開展全面調研,向銀保監會相關部門以及相關高校院所、咨詢機構、科技企業等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多次召開研討會和論證會,在堅持監管規范基礎上,經過反復論證、研究和修改,最終確定成稿。
規劃提出,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相關要求,推動先進技術應用,賦能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數字化轉型,增強保險價值鏈創新的科技支撐,夯實信息科技建設基礎,提升科技應用風險管控,建立適應保險科技中長期發展的組織架構、激勵機制、運營模式,引導行業企業做好相關技術、數據儲備和人才培養。
規劃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發展形勢。從保險科技發展客觀情況和數據分析入手,提出保險科技發展要求和發展趨勢。第二部分總體要求。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出發,提出“十四五”保險科技發展的具體目標。第三部分重點工作。圍繞企業戰略和組織架構、人才培養和技術儲備、科技賦能和風險防范、業務發展和民生服務等方面,對保險科技發展重點工作進行了詳細闡述。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從行業引導、政策保障、交流合作、配套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說明。
規劃在總結“十三五”期間保險科技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構架形成了“十四五”時期保險科技發展由宏觀到微觀、由抽象到具體的立體發展體系,展望了五大發展趨勢,提出了五項基本原則,確定了五大發展目標,形成了五項重點工作。通過對保險科技發展現狀的梳理和判斷,提出未來保險科技發展將聚焦線上化、服務化、精細化、平臺化、智能化的五大發展趨勢。為確保保險科技穩定有序發展,提出了堅持立足本源、堅持創新引領、堅持協調發展、堅持開放共享、堅持安全可控的五項基本原則。為實現保險業務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增強優質高效保險服務能力、深化先進多元保險創新應用、打造安全合規保險風控體系、構筑堅實可靠保險科技基礎、培育開放共贏保險科技產業生態的五大發展目標。圍繞發展目標能夠有效落地實現,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保險科技戰略部署、強化保險科技價值賦能、促進保險業務高質量發展、增強技術風險防范能力、夯實保險科技基礎支撐的五項重點工作內容。
規劃內容亮點突出,主要體現為六個方面。
一是首創性。行業首次對保險科技進行中長期規劃。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出臺之際,保險業協會順應時代和行業發展需求,按照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關于金融科技有關要求,提出制定保險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設想。規劃涵蓋了科技戰略、科技賦能、業務發展、風險防范、科技基礎等科技建設各個層面內容,為保險機構制定自身的科技發展規劃提供了良好指導和依據。
二是前瞻性。規劃站位高、理念新。規劃不僅對保險機構“十四五”期間如何開展保險科技建設工作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設計規劃,還對整個行業依托科技發展提升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社會需求、服務民生保障能力做了計劃展望,聚焦服務雙碳、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涉及醫療健康、養老服務、汽車服務、金融服務等重點領域,關注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針對數據共享、信息安全、創新試點等熱點問題,結合保險行業自身發展特點和現狀,提出了具有保險行業特色的發展理念,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三是客觀性。政策依據客觀詳實。為了使規劃內容更加具有參考性和可操作性,保險業協會面向255家保險機構,涵蓋14家集團控股公司、83家財產保險公司、90家人身保險公司、8家再保險公司、42家保險中介機構、18家保險資管公司,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工作,獲得了真實可靠的第一手數據資料,首次形成了針對保險科技的指標體系。同時,面向銀保監會相關部門以及相關高校院所、咨詢機構、科技企業等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在堅持監管規范基礎上,充分考慮和吸納各方建議訴求,形成了符合行業發展實際,更為科學合理的規劃內容。
四是操作性。具有可操作性的落實目標。在科學分析行業調研數據的基礎上,對標金融行業其他領域發展現狀和趨勢,根據保險行業自身發展特點和相關指標數據的歷年演變規律,圍繞科技投入、服務能力、創新應用等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間的具體發展目標。其中在科技投入方面,提出推動行業實現信息技術投入占比超過1%、信息科技人員占比超過5%的目標;在服務能力方面,提出推動行業實現業務線上化率超過90%、線上化產品比例超過50%、線上化客戶比例超過60%、承保自動化率超過70%、核保自動化率超過80%、理賠自動化率超過40%的目標;在創新應用方面,提出推動行業專利申請數量累計超過2萬個的目標。以上目標的確定,對保險機構在“十四五”期間找準自身發展定位,確定符合自身需要的科技投入、服務能力、創新應用目標,非常具有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五是針對性。重點突出風險防范能力建設。強化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求,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相關國家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大背景下,規劃從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外包風險、第三方合作風險、信息系統運營韌性、新技術應用風險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應對舉措。
六是差異性。鼓勵差異化發展路徑??紤]到保險機構在發展進程中由于類型、規模及所處階段不同,在科技發展方面存在的較大差異,規劃明確提出鼓勵差異化的發展目標,比如在科技投入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間大中型保險公司信息技術投入占比超過1%,小微型保險公司投入占比超過1.8%。同時,鼓勵保險機構結合自身優勢性資源、階段性需求和具體戰略目標制定多元化、差異化的保險科技實施方案,以特色化發展路徑推動保險行業協調健康穩定發展。
近年來,隨著對黨和國家科技創新發展政策的深入貫徹落實,保險機構積極擁抱科技發展,利用先進技術不斷提升服務民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同時科技應用也推動了產品設計、銷售渠道、核保理賠、客戶服務、風險管理等保險全價值鏈方面深層次的變化。保險科技賦能業務發展成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次規劃的出臺,進一步指導和明確了今后一個階段保險科技發展方向,將有助于保險機構確定自身發展路徑,推動數字化轉型,創新業務模式,提高服務質效,切實提升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社會需求、服務民生保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