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9日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廖丹
“每一個時代的保險都有不同的內涵,第四次科技革命給保險帶來的深刻變化,可以用一句話去概括,就是用科技賦能保險,使它具有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以促使我們行業高質量發展,適應我們從高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月29日,中國精算師協會副秘書長李勁松在保險科技峰會上表示,沿著這樣一個思路我們可以厘清很多保險在經營上、管理模式上、行為上的變化,以及保險未來的方向。
但是,當下從業者在保險科技的運用方面還有一些地方需要反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行業對保險科技的理解,不能簡單停留在技術和保險業結合的層面上;不能僅僅把保險科技看作從線下向線上的物理搬運,也不能僅僅理解為利用現代信息科學技術進行精準定價、精準營銷;不能將保險科技視為對消費者“割韭菜”的武器。
“它破壞的是我們和消費者之間最血肉關聯的信任關系,而這種信任關系是我們保險發展的核心?!崩顒潘烧f,我們把科技認識為保險的助推器,認識為把保險專業優勢發揮得更好的手段,實際上,我們應該改變這種觀念,從管理層就應該改變,即對保險科技的認識應覆蓋管理體系、業務體系等,科技不應該是保險的保障和支持,應該成為保險的引領,如果不樹立這樣的理念,我們對保險科技的認識一定是“隔靴搔癢”。
李勁松認為,保險科技應該給市場主體帶來的變化還沒有完全實現,目前所能看見的是渠道效應變化,結合了線上、線下,但是這種多渠道復合的、連帶的、互相交融的效應并沒有顯現。
針對如何衡量一家公司保險科技水平的問題,李勁松提到了三個維度,即產品開發、服務以及風控體系。他認為,保單能否讓客戶更有幸福感,是衡量保險科技是否達標的重要指標;而保險公司若自身出現風險對保險科技而言是一個笑話,沒有好的風控根本談不上保險科技。